近幾年來,在台灣發生許多食安危機與環境的破壞,像是2013年大統黑心油涉嫌欺騙消費者、2015年許多手搖飲料店相繼傳出殘留農藥芬普尼、台塑六輕排放廢氣,導致雲林沿海居民罹癌機率大幅提高,這些資料一再地顯示企業良心對於社會而言是多麼的重要,雖說企業都有成本上的考量,但還是有些不肖業者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而使用劣質的原料。
企業社會責任這議題,在這幾年被企業所關注,越來越多企業紛紛響應,那企業社會責任是什麼呢?企業社會責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 簡稱CSR)是要企業秉持著「取之社會、用之社會」的態度去執行。
在台灣產業裡,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,不再只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潤了,而是需要把社會責範圍任擴大並與社會和環境共同生存發展。舉凡來說,在印刷產業裡,長期運作下需要大量使用紙張來印刷,從紙張與油墨原物料取得所帶來的環境消耗非常大,而國際上有許多對於環境保護的認證,像是搖籃到搖籃(Cradle to Cradle, C2C) 學習大自然「萬物皆是養分」的概念,完全不會有廢棄物的產生,強調從「設計階段」就真正從源頭解決問題,企業有了這些國際認證,可降低對環境上的破壞也對環境永續經營盡一份心力,相對也提升社會對企業的形象。
此外,企業要顧及的範圍包括員工、供應商、消費者、社區、國家與自然環境等,做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,除了需要在環保上做好減害措施,使環境永續,更要在定價上做一個全方位的考量,畢竟一個無法獲利的企業無法對自己的員工和股東負責任,更無法去照顧到其他的利害關係人,因此獲取合理利益也是身為一個優良企業所需具備的責任之一。
CSR發展到至今,從企業本身的利潤策略執行,轉而關注社會的多元價值與實踐;而企業內部作業程序與原則,則是從企業內部逐漸擴散至外部關係的全面經營。實質意涵上則回歸至人際與部門間互動的本質,而企業要永續經營,不再只是在經濟學與管理學佔有一席之地,而是積極地在社會與政治等其他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。